在歷史中發(fā)光的老照片
來源:攝影世界
責編:King
2014-06-11
1907年,Selma Schubart夫人,攝影:Alfred Stieglitz
1901年,婦女肖像,攝影: Rudolph Eickemeyer
1910—1913年,Gladys Lawrence小姐和貝殼,攝影: Frank Eugene
1861年—1865年,美國內(nèi)戰(zhàn)南方軍隊軍官,攝影:Mathew B. Brady
1907年,掌舵,攝影:Alfred Stieglitz
1902年,人類之手,攝影:Alfred Stieglitz
1910年,無頭士兵合影,攝影不詳
1918年,一戰(zhàn)期間的萬人大合影,攝影:Arthur S. Mole
1929年,攝影:Martin Munkacsi
1930年,建造帝國大廈的工人,攝影:Lewis Hine
1933年,古巴,坐在馬車上的男人,攝影:Walker Evans
1933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攝影:George Hoyningen-Huene
1933年,塞爾維亞,攝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60年,一個戴帽子抽雪茄的男人,攝影:Leon Levinstein
1970年代,美國家庭屋內(nèi)陳設,攝影:Nancy Naumburg
Das BäumchenAlbert Renger-Patzsch(德國 1897–1966)拍攝于1929年
約瑟夫·瑪麗亞·埃德(奧地利, 1855–1944 )攝于1896年
1857年,Isambard Kingdom Brunel站在準備起航的“Great Eastern”號油輪前,攝影:Robert Howlett
1865年,耶路撒冷的女兒,攝影: 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70年代,中國商人及其物品,攝影不詳
1870年左右,日本街頭藝人,攝影:Shinichi Suzuki
查看大圖
1907年,Selma Schubart夫人,攝影:Alfred Stieglitz
1901年,婦女肖像,攝影: Rudolph Eickemeyer
1910—1913年,Gladys Lawrence小姐和貝殼,攝影: Frank Eugene
1861年—1865年,美國內(nèi)戰(zhàn)南方軍隊軍官,攝影:Mathew B. Brady
1907年,掌舵,攝影:Alfred Stieglitz
1902年,人類之手,攝影:Alfred Stieglitz
1910年,無頭士兵合影,攝影不詳
1918年,一戰(zhàn)期間的萬人大合影,攝影:Arthur S. Mole
1929年,攝影:Martin Munkacsi
1930年,建造帝國大廈的工人,攝影:Lewis Hine
1933年,古巴,坐在馬車上的男人,攝影:Walker Evans
1933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攝影:George Hoyningen-Huene
1933年,塞爾維亞,攝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60年,一個戴帽子抽雪茄的男人,攝影:Leon Levinstein
1970年代,美國家庭屋內(nèi)陳設,攝影:Nancy Naumburg
Das BäumchenAlbert Renger-Patzsch(德國 1897–1966)拍攝于1929年
約瑟夫·瑪麗亞·埃德(奧地利, 1855–1944 )攝于1896年
1857年,Isambard Kingdom Brunel站在準備起航的“Great Eastern”號油輪前,攝影:Robert Howlett
1865年,耶路撒冷的女兒,攝影: 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70年代,中國商人及其物品,攝影不詳
1870年左右,日本街頭藝人,攝影:Shinichi Suzuki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的“在線館藏”欄目(The Collection Online)面向公眾提供越40萬張高清圖片的免費瀏覽、下載,這些圖片是各種藝術(shù)作品的電子檔案版本。其中攝影作品大約35,000張,門類涵蓋了紀實、人像、風光等各種類別,包括了歐洲、美洲、亞洲等各地攝影師的作品。
我們挑選了一些精美的老照片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仔細瀏覽不難找到一些攝影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羅伯特·卡帕拍攝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拍攝的生活百態(tài)、劉易斯·海因拍攝的童工、馬修·布雷迪拍攝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朱麗亞·瑪格麗特拍攝的人像……
從攝影術(shù)發(fā)明初期到日漸發(fā)展為一種公認的藝術(shù)門類,從最早的銀版工藝到明膠銀鹽工藝,你可以看到攝影的發(fā)展脈絡,以及攝影作品呈現(xiàn)方式的轉(zhuǎn)變。
這些老照片隨著年代久遠而越發(fā)有魅力。正如蘇珊·桑塔格曾在《論攝影》中論述的,老照片除了具有史料價值、文檔價值,還因其與當下的時空差異使得本身就具有一種異國情調(diào),而對觀看的人產(chǎn)生吸引力。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的這些電子檔案無疑對于影像文化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義。攝影愛好者也不妨在欣賞過程中感受遠去時代的魅力,品味文化的多元,感受攝影的力量。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