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攝影作品

影像見證40年| 周國強:改革開放四十年典藏影像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作者:周國強 責編:張雙雙 2018-11-13

大學生賣報 | 1987年8月1日,武漢市天津路口,江漢大學新聞系學生劉文姬,利用暑假勤工儉學賣《武漢晚報》,當了街頭賣報女。

搶購電視機看春晚 | 1988年2月5日,春節(jié)臨近,武漢中心百貨大樓,擠滿了想買臺電視機回家看央視春晚的人群。

雇主與麥客 | 1988年6月,甘肅天水,一位雇主(中)在街頭挑選麥客。當年,麥客們橫跨寧甘陜地界,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民工潮”。

總經(jīng)理的宭境 | 1989年2月22日,在武漢一企業(yè)舉行的經(jīng)濟聯(lián)營會上,廣州蚌湖實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楊守華(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在一旁的蚌湖鎮(zhèn)經(jīng)委副主任,只好握著他的手,在公證書上簽下了“楊守華”3個字。

南下民工潮 | 1992年8月27日,四川南充地區(qū)的農民,紛紛打起背包南下,廣安火車站前人山人海。列車到站連車門都難以打開,上車的人只好背著行李從車窗往里爬。

以文養(yǎng)文 | 1993年2月21日,在廣州市越秀區(qū)一小學門前,由退休教師舉辦的“文明外語、文化、財會學?!钡恼猩鷱V告,十分引人注目。

三峽移民回娘家 | 1994年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嫁到宜昌縣小溪塔的三峽中堡村移民朱迎春,帶著女兒和丈夫回娘家,身后是正在建設的三峽工地。

童年 | 1994年2月28日,四川萬縣農村23歲的蒲秀芳,背著自己1歲3個月正熟睡的兒子賈俊松,在武漢市漢陽區(qū)鐘家村街頭,給一個城里的小男孩擦鞋。

三峽移民的孩子考上清華 | 湖北三峽壩區(qū)東岳廟村10組移民黎開英的兒子望軍 ,在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這是1994年8月27日,鄉(xiāng)親們來到他家祝賀。

國旗之子陶維革 | 1995年10月1日,陶維革在北京天安門實現(xiàn)了“向國旗敬個禮”的心愿。 陶維革是天安門國旗班第31任升旗手,復員后身患白血病重癥,生命垂危之際仍心系國旗。

中山艦重見天日 | 1997年1月28日,沉睡江底59年之后,中山艦終于在長江武漢金口水域重見天日。3天后的1月31日,中山艦前甲板打撈出水面。

軍民同心抗洪魔 |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堤西段發(fā)生決口,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市民,先后出動101萬人次,通過5晝夜的奮戰(zhàn),成功封堵了長江段的決口。

受傷不下火線 |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堤西段發(fā)生決口,《工人日報》攝影記者于文國,在九江決口抗洪現(xiàn)場,受傷不下火線讓人敬佩。

九江揮淚送親人 | 1998年9月15日清晨,首批6000多名人民子弟兵勝利完成抗洪任務、撤離江西九江。聞訊而來的的25萬九江市民揮灑著熱淚,送親人踏上歸途。

破網(wǎng)魚生 | 2000年8月1日清晨,一條因漁網(wǎng)纏身、長3.8米,約350公斤重的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鱘,在武漢長江白沙洲大橋下,漁民們將它解救放生。

畫獅變“虎”| 2001年11月20日,一只變身為“華南虎”的小雌獅,被武漢警方送到武漢動物園寄養(yǎng)。安徽一馬戲團老板為招攬觀眾,竟用染發(fā)劑在小獅子身上繪上條紋,假冒小老虎來招攬觀眾。

“非典”時期的婚禮 | 2003年5月4日,武漢新郎左軍和新娘劉蓉在漢口亢龍?zhí)泳栖幣e行婚禮,門前一排戴口罩的迎賓員,成為“非典”時期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神六航天英雄凱旋 | 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飛船順利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上午10時18分,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抵達北京航天城,在鮮花扎成象征勝利的“V”型敞篷車上接受人們的祝賀。

人鯨水下同游 | 2007年6月2日,3歲的青島小男孩羊羊,在青島極地海洋世界,與一頭大白鯨在水下同游。羊羊是一個早產(chǎn)兒,1歲時便隨家人到海中學游泳。

空降兵急赴災區(qū) | 在四川汶川縣發(fā)生7.8級地震后,2008年5月13日上午8時,駐漢空軍某部的機場,解放軍空降兵某部官兵不斷乘車來機場,快速登機后立即起飛飛往四川災區(qū)。

地震災區(qū)傷員來漢治療 | 2008年5月25日,首批來自四川地震重災區(qū)的265名傷員乘坐“救12”次專列抵達抵武漢,在武漢救治期間發(fā)生的一切醫(yī)療費用都將免費。

武廣高鐵首列武漢駛出 | 2009年12月26日9時,武廣高鐵武漢至廣州北的G1001次列車,從新落成的武漢火車站駛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鐵路——武廣高鐵客運新干線正式開通運營。

圖32青年農民造“殲20”模型飛機 | 2017年9月20日,在武漢新洲汪集一家廢舊砂石場,青年農民古春林、萬力、黃愛波等3人,為圓兒時的飛行員夢,花14個月的時間投資20萬元,建造了這架第五代隱身戰(zhàn)斗機“殲20”同比例的模型飛機。

武漢建世界上直徑最大的越江盾構隧道 | 2017年12月8日,正在施工的武漢地鐵七號線一期穿越長江盾構隧道工地。該隧道總長4.6公里,分上、下兩層,上層雙向6車道可跑轎車,下層跑地鐵。這條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公鐵兩用盾構隧道。

“雄安第一標”即將竣工 | 2018年4月1日,是雄安新區(qū)設立一周年紀念日。2018年3月26日,攝影師航拍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筑群即將竣工的照片。這個項目,被喻為中國未來之城的孵化器,總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查看大圖

大學生賣報 | 1987年8月1日,武漢市天津路口,江漢大學新聞系學生劉文姬,利用暑假勤工儉學賣《武漢晚報》,當了街頭賣報女。

搶購電視機看春晚 | 1988年2月5日,春節(jié)臨近,武漢中心百貨大樓,擠滿了想買臺電視機回家看央視春晚的人群。

雇主與麥客 | 1988年6月,甘肅天水,一位雇主(中)在街頭挑選麥客。當年,麥客們橫跨寧甘陜地界,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民工潮”。

總經(jīng)理的宭境 | 1989年2月22日,在武漢一企業(yè)舉行的經(jīng)濟聯(lián)營會上,廣州蚌湖實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楊守華(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在一旁的蚌湖鎮(zhèn)經(jīng)委副主任,只好握著他的手,在公證書上簽下了“楊守華”3個字。

南下民工潮 | 1992年8月27日,四川南充地區(qū)的農民,紛紛打起背包南下,廣安火車站前人山人海。列車到站連車門都難以打開,上車的人只好背著行李從車窗往里爬。

以文養(yǎng)文 | 1993年2月21日,在廣州市越秀區(qū)一小學門前,由退休教師舉辦的“文明外語、文化、財會學校”的招生廣告,十分引人注目。

三峽移民回娘家 | 1994年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嫁到宜昌縣小溪塔的三峽中堡村移民朱迎春,帶著女兒和丈夫回娘家,身后是正在建設的三峽工地。

童年 | 1994年2月28日,四川萬縣農村23歲的蒲秀芳,背著自己1歲3個月正熟睡的兒子賈俊松,在武漢市漢陽區(qū)鐘家村街頭,給一個城里的小男孩擦鞋。

三峽移民的孩子考上清華 | 湖北三峽壩區(qū)東岳廟村10組移民黎開英的兒子望軍 ,在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這是1994年8月27日,鄉(xiāng)親們來到他家祝賀。

國旗之子陶維革 | 1995年10月1日,陶維革在北京天安門實現(xiàn)了“向國旗敬個禮”的心愿。 陶維革是天安門國旗班第31任升旗手,復員后身患白血病重癥,生命垂危之際仍心系國旗。

中山艦重見天日 | 1997年1月28日,沉睡江底59年之后,中山艦終于在長江武漢金口水域重見天日。3天后的1月31日,中山艦前甲板打撈出水面。

軍民同心抗洪魔 |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堤西段發(fā)生決口,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市民,先后出動101萬人次,通過5晝夜的奮戰(zhàn),成功封堵了長江段的決口。

受傷不下火線 |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堤西段發(fā)生決口,《工人日報》攝影記者于文國,在九江決口抗洪現(xiàn)場,受傷不下火線讓人敬佩。

九江揮淚送親人 | 1998年9月15日清晨,首批6000多名人民子弟兵勝利完成抗洪任務、撤離江西九江。聞訊而來的的25萬九江市民揮灑著熱淚,送親人踏上歸途。

破網(wǎng)魚生 | 2000年8月1日清晨,一條因漁網(wǎng)纏身、長3.8米,約350公斤重的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鱘,在武漢長江白沙洲大橋下,漁民們將它解救放生。

畫獅變“虎”| 2001年11月20日,一只變身為“華南虎”的小雌獅,被武漢警方送到武漢動物園寄養(yǎng)。安徽一馬戲團老板為招攬觀眾,竟用染發(fā)劑在小獅子身上繪上條紋,假冒小老虎來招攬觀眾。

“非典”時期的婚禮 | 2003年5月4日,武漢新郎左軍和新娘劉蓉在漢口亢龍?zhí)泳栖幣e行婚禮,門前一排戴口罩的迎賓員,成為“非典”時期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神六航天英雄凱旋 | 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飛船順利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上午10時18分,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抵達北京航天城,在鮮花扎成象征勝利的“V”型敞篷車上接受人們的祝賀。

人鯨水下同游 | 2007年6月2日,3歲的青島小男孩羊羊,在青島極地海洋世界,與一頭大白鯨在水下同游。羊羊是一個早產(chǎn)兒,1歲時便隨家人到海中學游泳。

空降兵急赴災區(qū) | 在四川汶川縣發(fā)生7.8級地震后,2008年5月13日上午8時,駐漢空軍某部的機場,解放軍空降兵某部官兵不斷乘車來機場,快速登機后立即起飛飛往四川災區(qū)。

地震災區(qū)傷員來漢治療 | 2008年5月25日,首批來自四川地震重災區(qū)的265名傷員乘坐“救12”次專列抵達抵武漢,在武漢救治期間發(fā)生的一切醫(yī)療費用都將免費。

武廣高鐵首列武漢駛出 | 2009年12月26日9時,武廣高鐵武漢至廣州北的G1001次列車,從新落成的武漢火車站駛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鐵路——武廣高鐵客運新干線正式開通運營。

圖32青年農民造“殲20”模型飛機 | 2017年9月20日,在武漢新洲汪集一家廢舊砂石場,青年農民古春林、萬力、黃愛波等3人,為圓兒時的飛行員夢,花14個月的時間投資20萬元,建造了這架第五代隱身戰(zhàn)斗機“殲20”同比例的模型飛機。

武漢建世界上直徑最大的越江盾構隧道 | 2017年12月8日,正在施工的武漢地鐵七號線一期穿越長江盾構隧道工地。該隧道總長4.6公里,分上、下兩層,上層雙向6車道可跑轎車,下層跑地鐵。這條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公鐵兩用盾構隧道。

“雄安第一標”即將竣工 | 2018年4月1日,是雄安新區(qū)設立一周年紀念日。2018年3月26日,攝影師航拍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筑群即將竣工的照片。這個項目,被喻為中國未來之城的孵化器,總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周國強,一個為新聞攝影而生的人。1987年8月3日,《武漢晚報》刊登了一幅名為《大學生賣報》的作品,而拍攝這張照片的作者就是周國強,這張作品使更多的人認識了周國強。

能夠靠一張照片讓人們認識作者并記住名字的攝影家并不多,周國強就是其中一人。當然,他也是一位作品發(fā)表和獲獎無數(shù)的攝影家,從我們正在欣賞和品讀的“改革開放四十年——周國強典藏攝影集”中可以看到,每一幅畫面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而“講”這些真實故事的人就是周國強。——秦軍校

周國強簡介:

1955年5月出生,湖北荊州沙市人,武漢晚報原圖片總監(jiān),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武漢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武漢大學攝影班客座教授。曾榮獲“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金眼獎”銀獎,人民攝影“金鏡頭”年度杰出攝影記者,中國晚報十杰攝影記者,美國國家地理中國賽區(qū)攝影大賽一等獎和奧賽金獎,華賽獎和中國新聞獎,中國文聯(lián)、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表彰的“德藝雙馨攝影師”等稱號。


影像見證40年.jpg

2018年正逢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影像見證40年”—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攝影大展,將攝影界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熱情和行動逐步推向高潮。從1978年至今,攝影人以其滿腔的熱忱,獨特的視角,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眼光,用大量充沛而感人的影像,形象化、全景式地展示了我們生活的這個偉大國度,我們正在經(jīng)歷著這個偉大時代的方方面面。為時代寫真,為人民留影,那些寫滿攝影人赤子之心的經(jīng)典瞬間,那些被寫入共和國歷史的重要時刻的影像定格,那一張張充滿著自信和自豪的洋溢著奮進風貌的面龐,讓圖像證史的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此組作品為“影像見證40年——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作品。

點擊查閱更多相關作品:

專題影像見證40年——全國攝影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