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見證40年 | 錢捍:用影像見證輝煌
2018-12-31
影像見證40年 | 于文國:倏忽四十年 影像記錄時代
于文國簡介:1956年11月生于山東省桓臺縣。現(xiàn)任:《工人日報》高級記者、攝影部主任。兼任:全國專業(yè)報新聞攝影學會會長;中國工業(yè)攝影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第5、6屆副主席兼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新聞紀實委員會委員等。他曾多次擔任中國國際攝影藝術(shù)大展、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
2018-12-29
影像見證40年 | 翁乃強:廣州,1987
30年前的廣州,你還記得是什么模樣嗎?翻開相冊,你是否會懷念以前的生活呢?30年前,有一個人用鏡頭記錄了廣州街頭的點滴時光,靜態(tài)的照片,但帶動的是無邊思憶....翁乃強,1936年生于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一個愛國僑領(lǐng)家庭,是美術(shù)科班出身的資深攝影家。在新中國的幾個主要歷史階段,他作為負有歷史使命感的攝影
影像見證40年 | 原瑞倫:我的40年鐵路影像
我國百年鐵路的起點是從1905年第一條由中國人設(shè)計并建造的鐵路干線——京張鐵路開始的,到1949年建國前,我國鐵路里程僅有2.2萬公里,設(shè)備老化、類型多樣,被戲稱為“萬國機車博覽會”。解放初期到1978年改革開放,由于我國處于一窮二白的初級階段,經(jīng)濟實力差、鐵路建設(shè)緩慢,全國鐵路年發(fā)送旅客量只有81
影像見證40年 | 軍旗飄飄——喬天富人民軍隊圖紀
喬天富任攝影記者32年來,歷經(jīng)改革開放人民軍隊重大事件和突發(fā)新聞的采訪。他參加過1979年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1981年華北軍事大演習,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1885年裁軍一百萬,1986年老山防御作戰(zhàn),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1991年南方大水災,1998年特大洪災,1999年國慶五
影像見證40年 | 任曙林:八十年代中學生
《八十年代中學生》拍攝于1979—1989年間,跨越了上世紀的整個80年代。1979年的一天,任曙林拿著相機,走進了離家不遠的北京171中學。他不和學生交談,不參與學生和老師的活動,只在某些時候悄悄的按動快門。彼時的任曙林25歲,正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而這樣一組題材一拍就是10年。10年間,300多個
2018-12-26
影像見證40年|茹遂初:改革開放中的廣州(1986)
廣州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早在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它已是當時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港口。到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囯力富強,來自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的商賈更是云集廣州,港口帆檣林立?,F(xiàn)今市區(qū)懷圣寺內(nèi)一座高36.3米圓柱形磚塔,據(jù)說就是廣州港口的標志,當年還專門修建有供外國人居住的“
2018-12-20
影像見證40年| 工業(yè)時代1978—2017:中國攝影家王玉文
如果不是拿起相機,如果不是和攝影結(jié)緣,或許我會成為一名普通的礦工、一名真正的工人。因為我出生在遼寧省一個普通的礦工家庭,爺爺、父親都做過礦工,我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產(chǎn)業(yè)工人的兒子、大礦山的后代。從小我就生活在礦區(qū),生活在大機器的轟鳴中,生活在產(chǎn)業(yè)工人樸素的情感里。平淡而簡單的我,一直有著當?shù)V工的夢想,然
2018-12-17
影像見證40年|鄒毅:影像記錄中國鐵路滄桑巨變
中國鐵路30年巨變——一位實屬罕見的記錄者鐵路是近代文明的集中表象。如果說蒸汽機是前工業(yè)革命的標志,那么高鐵則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前導。它縮小了空間和移動的時間,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作為鐵路攝影人,鄒毅用相機為我們講述著中國鐵路三十年的滄桑巨變。從蒸汽機車當家的年代拍攝,直到今天仍記錄著鐵路發(fā)展變
2018-12-06
影像見證40年| 楊麾:我的故鄉(xiāng)是嘉陵江
我生在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市,從八歲那一年的夏天起,就開始往返于城鄉(xiāng)之間,在母親教書的老祠堂或古寺廟里讀小學。在“大躍進”年代的許多“忙假”里,我?guī)缀醵家赣H到田間地頭檢查老鄉(xiāng)挖地深度夠不夠,晚上搞夜戰(zhàn)打沒打磕睡,從中我感受到了母親與老鄉(xiāng)們的觸觸親情。1969年秋天,我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
2018-12-04
影像見證40年| 沈一鳴:影隨寧波40年
歷史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熟悉一個城市的歷史可能用盡一生都不夠,但熱愛一個城市卻可能發(fā)生于瞬間。沈一鳴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從70年代末拿起相機拍攝這個城市。他的攝影創(chuàng)作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同步,是機會,是不期而遇,是完全意義上的真實。把鏡頭對準當下的、周圍的和自身的真實
2018-11-29
影像見證40年|徐洪鐸: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1978年冬天,土地承包拉開了農(nóng)村改革的序幕,農(nóng)民從吃不飽飯到吃飽飯,改變了貧窮的狀態(tài),向小康之路走近了一步。過去,獸西北是全國有名的窮地方,上地鹽堿,生產(chǎn)落后,靠政府救濟過日子,村里的青年找不上對象,很多社員跑到外地謀生。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貧困落后的農(nóng)村大變樣了。那一望無邊的大片
2018-11-14
影像見證40年| 周國強:改革開放四十年典藏影像
周國強,一個為新聞攝影而生的人。1987年8月3日,《武漢晚報》刊登了一幅名為《大學生賣報》的作品,而拍攝這張照片的作者就是周國強,這張作品使更多的人認識了周國強。能夠靠一張照片讓人們認識作者并記住名字的攝影家并不多,周國強就是其中一人。當然,他也是一位作品發(fā)表和獲獎無數(shù)的攝影家,從我們正在欣賞和品
2018-11-13
影像見證40年|李云鴻: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影像記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獲得飛速發(fā)展,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裕,這四十年來的變化,讓我感慨萬千。改革開放是1978年,我買海鷗相機也是1978年,正巧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983年,我開始從事攝像工作,在攝像的同時,我手中的照相機并沒有丟下,反而利用攝像工作的便利條件,隨手拍攝了工、農(nóng)
2018-11-05
影像見證40年|郭建設(shè):這就是北京
聯(lián)系我們|關(guān)于我們|舉報入口
京ICP備2002707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0847號未經(jīng)同意,不得轉(zhuǎn)載、使用和鏈接本站內(nèi)容,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