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拍照的年代,攝影師還能拍什么 英國戰(zhàn)地攝影師這樣影響
英國小鎮(zhèn)科比存在嚴重的環(huán)境病,一些孩子先天殘疾,一只手只有三根手指。曾有新聞記者來拍攝,讓孩子們把手背到身后;內(nèi)維爾則讓這些孩子坐在桌前扎氣球,彩色的氣球在他們殘缺的手中炸裂開來(馬克內(nèi)維爾圖)中國人真愛拍照!英國攝影師馬克內(nèi)維爾聳聳肩
2015-06-18
深刻的真實
作者:《大眾日報》圖片總監(jiān):孫京濤對紀實攝影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毫無疑問又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巨大變革的時代,動蕩不定變動不居史無前例。時間被高度壓縮,一切新生事物都會被快速迭代,老化變質??臻g被高度壓縮,一切新奇事物會被廣泛分享,
2015-06-17
反省與覺醒
從1984年紀實攝影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媒體開始,至今已有三十年。這期間,關于如何定義紀實攝影,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關于紀實攝影的幾個核心理念卻是得到廣泛認同和共識的:紀實攝影是對當下社會的關注和研究。從它發(fā)生的政治社會背景與沿革看,紀實
2015-06-12
以人民為中心是關鍵
核心閱讀在人民的歷史創(chuàng)造中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創(chuàng)造藝術,二是人民的歷史創(chuàng)造與藝術創(chuàng)造有時是同步的,人民的歷史實踐定義了美,并成為美的一種表現(xiàn)人民是文藝作品的鑒賞者和評判者,文藝創(chuàng)作和評論應該堅持在實踐中
淺議災難新聞攝影中的人文關懷
摘要:災難新聞攝影不僅在災難新聞報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與價值,而且透過災難的藝術展現(xiàn)、鏡頭語言背后能折射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現(xiàn)實批判。要對廣大的受眾形成強烈的畫面沖擊感,還要顧全拍攝對象的人文關懷,過分的災難展示也會破壞受眾的正面認識結構,
2015-06-05
什么樣的新聞攝影作品能獲得中國新聞獎初評評委青睞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在完成了對初評委員會評選出的攝影作品進行真實性核查、公示等程序后,日前確定了27件推薦參加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定評的新聞攝影作品。為什么這些作品能夠獲得初評評委的青睞,從近千件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就讓小編帶您一探究竟。新聞性
第99屆普利策新聞攝影獎參評標準及影響
當?shù)貢r間2015年4月20日,代表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公布。兩個攝影獎名花有主:《紐約時報》的丹尼波拉克(DanielBerehulak)憑借一組埃博拉疫情榮獲專題新聞攝影獎,《圣路易斯郵報》(St.LouisPost-Dispat
破壞了遺產(chǎn)尊嚴,也偏離了藝術本身
破壞了遺產(chǎn)尊嚴,也偏離了藝術本身說說攝影師故宮拍攝人體藝術照故宮博物院內(nèi)有人拍攝人體藝術照的消息一經(jīng)媒體報道便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6月1日,故宮方面發(fā)布相關說明表示,坐在文物建筑螭首上進行拍照,違反了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嚴重影響了故宮應
2015-06-03
張國田:舊影——謹此獻給六一兒童節(jié)
周日,收拾舊照,翻撿出好多以前的習作,一張張看過來,就如同翻看多年前的日記,熟悉又陌生。其中,兩張一群孩子的合影,將我的思緒拉回到從前。1986年,我與攝影結緣。第一次走黃河,第一次到磧口。磧口,位于山西省臨縣黃河邊上,是一個寂寂無聲的小
2015-06-01
從照片到照片流
回想起幾年前攝影界驚呼手機將如何給這個行業(yè)帶來巨大沖擊的討論時,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焦慮,倫敦地鐵爆炸案的例子被一再引用,用以證明專業(yè)人士在突發(fā)事件面前是如何處于弱勢??上М敃r人們只是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真正對這個行業(yè)產(chǎn)
2015-05-29
攝影“靈光”考
前不久,一篇作者署名為菲戈的文章《虛假的靈光與司空見慣的異常性》在微信朋友圈被廣泛轉發(fā),文字批評指向首屆北京攝影雙年展的展覽前言,只是該文語境是建立在北京攝影雙年展巡回展的變種,在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開展的名為中國當代攝影:2009-2014的展覽之
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是批判性
當代藝術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覺得第一重要的是藝術的批判性。人類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不管是什么潮流的藝術,藝術的批判性始終是一個決定性的核心價值。藝術的批判性,一是指語言上的批判性,即現(xiàn)當代藝術的語言要有對上一時期語言的批判和超越;另一個是指藝
2015-05-19
后現(xiàn)代主義之后是什么?
人類的藝術發(fā)展史告訴我們,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追尋真理的過程,或試圖接近真理的過程,真理是人與萬物一體的自由境界。藝術的性質和本源的問題是一個哲學和美學領域的問題。所有偉大的藝術變革都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礎上的。藝術的本質就在于創(chuàng)造,探索生命的內(nèi)
對博物館未來的思考——十四個關鍵問題
今天我參加了在悉尼動力博物館舉行的未來發(fā)展方向論壇,在入駐現(xiàn)址二十年后,動力博物館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景,動力博物館的特色在于它是一個科研性質的博物館,不言而喻,它的主題是科技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動力博物館網(wǎng)站上精彩的
2015-05-14
任悅:新生代:攝影領域的擾動因子
對于新銳這件事,我向來無感。我猜想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新對我已經(jīng)失去了吸引力。年初有家媒體約稿,大家都覺得我是在年輕人的群體里呆著,仿佛也沾了年輕的氣息。硬著頭皮寫了一篇,我想趁機也捋一捋思路吧。文章放這兒,大家多多指教。中國主流攝
2015-04-28
聯(lián)系我們|關于我們|舉報入口
京ICP備2002707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0847號未經(jīng)同意,不得轉載、使用和鏈接本站內(nèi)容,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