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昕:攝影大師與他們的時代
翻看攝影史,歷來的攝影大師難以勝數(shù),定義或衡量『大師』的標準,也因意義的角度而異。本期的攝影課程里,我們不打算、也不太可能取樣各方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大師。這堂課選擇了攝影作品緊扣其時代心跳的一組攝影家。這組攝影大師們的作品或創(chuàng)作態(tài)度,必須放
2013-09-03
有圖未必有真相
《老照片》這類通俗讀物,固然為如何釋讀視覺歷史文獻提供了一種文本范例,但其中常常能看到對照片情境的過度解讀,以及個人偏好對照片內(nèi)容的扭曲。當歷史可以觀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很多就是擺布而成的照片、虛假的照片,以及旨趣和事實分裂的照片。《當
2013-09-02
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鄧維:必須給攝影敲警鐘
日前,人民攝影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經(jīng)濟日報高級編輯、資深攝影記者鄧維,他就攝影界、特別是新聞與紀實攝影的現(xiàn)狀及問題談了一些個人見解。本報記者:您說想給攝影敲敲警鐘,為什么?鄧維:我干新聞攝影記者三十多年、擔任各類攝影評選評委
攝影改變了人的眼睛
主題:鏡頭下的中國城市(2013文景藝文季活動之一)時間:8月12日地點:上海思南公館嘉賓:顧錚(復旦大學教授,攝影理論家)、巫鴻(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提要:通過這場有關上海都市影像的講座,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兩位近年來聲譽漸隆的攝影家和
2013-08-30
人文攝影 文明先行
攝影師要尊重各地民俗,提高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意識日前,一條揭露部分攝友在西部不文明攝影行為的微博在廣泛流傳。背長槍大炮的人,拍攝人物時像是拍動物園里的動物一樣,正如發(fā)帖者所說攝影者并沒有權利以藝術之名,施不道之行。除了到此一游、亂丟垃圾等
2013-08-28
無美學,不攝影
1.攝影的意義在于什么?攝影的意義在于什么或者換句話說我們?yōu)槭裁匆獢z影曾和一名十分要好的,網(wǎng)名叫作豬小新的色友探討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總是指責對方的照片毫無意義,又經(jīng)常嘆息自己拍出來的照片也毫無意義。所以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這一節(jié)開頭
2013-08-27
“攝影展+博覽會”集中檢驗國內(nèi)影像收藏市場
大理國際影會宣揚典藏理念,將攝影作品推向藝術收藏市場的舉措,則令其走向市場的呼聲逐步變成有實效的運作。不僅如此,本次畫廊代理作品的集中銷售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國內(nèi)影像藝術品一級市場的基本格局和目下國內(nèi)藏家培育的初步成果。戈登高地的侍衛(wèi)(蛋
2013-08-26
宋志鵬:當代攝影的最高藝術動機
眾所周知:作為個體的人,其活動和實踐,總是有著明確(理性)或者不明確(潛意識)的動機驅(qū)使的。中國的兩句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片面但生動地闡明了這個道理。然而這一基本常識,放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來,卻會讓藝術家和藝
2013-08-25
拍與被拍間的權利之爭
攝影師尼克托賓(NickTurpin,下稱托賓)已在歐洲各地開辦過幾十個街頭攝影培訓班,沒有哪個地方像在法國巴黎那樣困難。在這里他的學生常常遭到不愿被攝入鏡頭的步行者的憤怒指責。我不得不出來解圍,有時簡直是把他們救出來。托賓說,我的學生們喜歡用長
2013-08-22
玩攝影——LOMO相機與LOMO文化
構(gòu)圖、光影、創(chuàng)意似乎是現(xiàn)代攝影人的攝影語言,與之相對應的崇尚自由、隨意、無極限攝影方式的人群則是LOMO的忠實擁躉,本期我們將編輯視點聚焦在LOMO攝影的發(fā)展及熱愛LOMO攝影的人群,感受LOMO的發(fā)展與文化。LOMO歷史LOMO(ЛОМО),即LeningradskoyeO
陳建中:集成的時代
上中學的時候喜歡裝收音機,每個周末都消耗在上海的幾個電子零件市
任悅:習慣
三年前,我在紐約做了一年訪問學者,離開的時候,行李塞得鼓鼓囊囊的。我試圖把這一年的各種記憶都帶回來:啤酒瓶蓋、票根、路邊攤的紙制咖啡杯,甚至把從好朋友杜利夫婦家院子里撿來的橡樹果也偷運到了北京這種活的玩意兒,是海關禁止入境的吧?這果實從樹
攝影的“私”風格
在中國的攝影圈中,至少有兩個日本攝影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提的,一個是荒木經(jīng)惟,另一個是森山大道?;哪镜那樯跋窈蜕降母叻床罱诸^抓拍似乎成了他們風格的象征,特別是荒木的情色攝影幾乎成了中國私攝影的參照系。對于荒木和森山由敬仰到模仿的現(xiàn)象在
李樹峰:清倉與躉售
攝影家們在一起經(jīng)常討論影像市場,大家都在抱怨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拍來的照片賣不了多少錢。對此,我深有同感,心中也十分糾結(jié)。從現(xiàn)實來看,攝影家們握有影像,但不知道誰買;買家出于擺放、收藏或投資的目的,想買,但也不知道誰賣,去哪里買。細想起來,要
為什么需要職業(yè)攝影師
用手機砸掉攝影師的飯碗?我是一名職業(yè)攝影師,供職于美國最大的30家報紙之一《俄勒岡人報》(TheOregonian)。但是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你會用手機拍照,說不定你就能讓我丟掉飯碗。這怎么可能呢?讓我簡單地講一講。假設有一天你去逛動物園,用手機給里
2013-08-21
聯(lián)系我們|關于我們|舉報入口
京ICP備2002707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0847號未經(jīng)同意,不得轉(zhuǎn)載、使用和鏈接本站內(nèi)容,違者必究